观点网讯:10月18日,石头科技副总裁乌尔奇表示,当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定义已与20-30年前截然不同:过去机器人多是重复性执行预设程序(如工厂打螺丝),呈现 “机器人干活、人做决策” 的模式。
而近年AI蓬勃发展后,机器人定义更广泛,不仅包含实体机器人,软件层面的智能体(如搭载强大AI程序的智能体)也可被视作机器人,且这类技术已在石头科技广泛应用,人机协同共创成为兼具趣味性与高效性的模式。
乌尔奇分享了石头科技在人机协同方面的三大企业实践心得:
一是调整组织结构。在部分部门与团队中,让一线工程师、AI算法研发工程师、一线业务人员及AI Agent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决策与知识的实时共享,形成互补效应。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通过数据中台、管理系统等方式,打通企业内部层级间的信息壁垒,将企业沉淀的文档、标准化流程(SOP)转化为人工智能体的知识库,为AI提供正确、海量的数据支持,避免AI产生“幻觉”,确保其能切实解决业务问题。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摒弃传统“固定任务、固定人员”的团队模式,打造“人+机器人”自由组队的灵活结构,实现快速学习与重构,释放人机共创的潜能。
乌尔奇还以石头科技惠州工厂的实践为例进行说明:在SMT贴片产线,AI驱动的运营系统可智能规划、优化生产路径;在物流部门,智能装箱系统不仅能依据任务类型、货柜及货物尺寸计算装箱最优解,还会通过AI模型纳入工人熟练程度这一变量,在保证高装箱利用率的同时,契合工人实际技能水平,实现一线执行效率最大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