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4542542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imtoken官网下载2.0-清风徐来润淅川

更新时间:2025-10-20点击次数:

“现在‘扫码登记+统一结算’的公务接待机制,规范了流程、统一了标准,我们基层的担子轻多了!”近日,谈起推行的公务接待新规,河南省淅川县一位乡镇办公室主任感慨道。

清风吹拂,正气充盈。淅川全县上下以严实作风凝聚力量,以务实举措推动发展,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去,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真正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水质保护、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硕果累累,书写出作风建设与水清民富县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

守护碧水北送

“严实作风”筑牢生态屏障

清晨的丹江口水库,雾霭笼罩湖面,一架无人机划过长空。嗡嗡声中,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李刚紧盯屏幕:“看,去年倾倒渣土的坐标点,如今已绿意盎然。”

去年6月,某高速项目为图便利,将6000余立方米渣土擅自倒入库区。发现问题后,淅川迅速启动“河长+”机制,联合多部门进驻现场,责令限期清理。仅一周,库岸线恢复自然曲线,重焕水清岸绿。

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面对库岸线长、巡护难度大的现实,淅川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锤炼作风,进一步优化“空天地人”立体护水体系:卫星监测、电子围栏、自动监测站精准防护,8000余名护水员网格巡护,让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更可喜的是,跨省协作让“各管各”成了“一起管”。李刚说:“今年3月,通过无人机发现跨省网箱养殖,我们立即启动三省联控机制,联合湖北方面共同执法,迅速消除隐患。”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单打独斗到区域协同,淅川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实干担当、长效常态”要求的生动诠释。不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项问题和15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更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机制上作出有益探索——部署开展库区环境综合整治“雷霆”行动,全面排查清理库岸堆积物,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清理,完成508个丹江口水库及丹江排污口整治任务,库区消落地实现规范管理。持续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城区污水管网铺设率达90%、污水收集率达76%,农村污水管控率达8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质稳定达标率100%,修复退化林12.9万亩,治理废弃矿山207.28公顷,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3%,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振兴乡村沃土

“务实举措”激活共富源泉

金秋时节,在九重镇武店村丹一饮品公司车间内,生产线奔腾如溪,一瓶瓶清水欢快涌出。驻村第一书记穆洪竹笑着递来一瓶刚下线的水:“尝尝咱们的‘源头活水’!”

这瓶水,清甜中自有深意。它折射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基层生根开花——干部不再困于文山会海,而是真正弯下腰、沉下心,把脚步迈进村里,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武店村虽坐拥渠首“水龙头”,却产业基础薄弱,旧厂房闲置尘封。“不能捧着金碗讨饭吃。”穆洪竹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倡的不只是节约,更是务实与担当。”村集体以厂房和部分设备入股40%,与企业合办水厂,沉睡资源成了“活资产”。

今年5月,这座投资近千万元的现代化水厂投产,产品畅销北京、郑州,累计销售超10万件。在水厂务工的脱贫户邹会定笑着说:“每月挣2000块钱,还能照顾家,心里踏实。”水厂稳定吸纳十余名脱贫群众,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村子年集体收益预计超20万元。

武店村的清泉,只是淅川乡村振兴长卷中的一滴水花。全县按照“稳果、扩药、优菌、兴渔”的思路,新改造蜂糖李、柑橘特色林果1万亩,新发展金银花、湖桑等中药材4500亩,新建改造养殖水面2000亩,创新麦椒套种,恢复发展“香花辣椒”4200余亩;建成九重镇邹庄村、荆紫关镇店子村和美村2个,寺湾镇夏湾村等富美村6个,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户貌持续改观;“三个一”的文明新风吹入万家,举办活动60余场次,覆盖群众1.7万人次;发起《淅川县拒绝操办或参与“升学宴”“谢师宴”》倡议,开展文艺巡演、普法宣传、移风易俗主题放映等活动超700场,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一泓清泉、一片果林、一阵新风,淅川用实效写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乡村振兴答卷”。

紧扣民生温度

“为民初心”擦亮幸福底色

“走,去湿地公园游泳!”今夏,淅川县湿地公园户外游泳场成了热门打卡地。一湾碧水,清凉了炎夏,更浸润了民心。

鹳河穿城,奔流不息。如何让清水惠及百姓,回应群众亲水期盼?这是一道充满温度的考题。

8月1日,湿地公园游泳场正式开放。湿地公园依势而建,青山环抱,设施齐全,志愿者笑容温暖,勾勒出安心舒心的民生图景。

“原来总担心孩子偷偷下河,现在有了正规、干净还免费的场地,我们放心,孩子开心!”一位孩子家长感慨道。

以往,为防止溺水、保护水源,淅川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严防死守”,重在“堵”;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安全区域、高标准配备救生和净水设施,变“堵”为“疏”,这里不仅守住了丹江的粼粼清波,更成了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淅川县将作风建设的成效切实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劲动力,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需求,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落地生花:节假日期间全县公交免费乘坐,有效便利群众出行;面对今夏持续高温,36处“清凉港湾”避暑点贴心开放,提供饮水、药品和休憩服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2025年淅川高考成绩实现“九连增”,13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持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医共体改革,实现人才、设备交流共享,县乡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老有所养更有质量,1354名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协议签订率达100%。

清风劲吹,丹水浩荡。淅川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涤作风、护清水、促振兴、惠民生,用实干作答,以实效交卷,写就清水北送、乡村蝶变、民生幸福的崭新篇章。(卢晋荥)

(责任编辑:张晓波 )

扫码加微信,了解最新动态

网站二维码
400-854542542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钱包 非商用版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