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4542542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imtoken下载-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联合举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持科创投资论坛——共探长三角科创协同与资本破局之道

更新时间:2025-10-23点击次数:

10月20日,“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持科创投资”论坛在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圆满举办。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国际活动周2025”科技金融专场论坛,本场论坛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论坛围绕“历史与未来、科创与投资”,邀请多位来自政府单位、行业协会、科创企业、资管机构等领域的领导专家,聚焦“科技历史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与科创投资”“资本市场与长三角一体化”三个板块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市委金融办金融市场发展处副处长杨卓群;浙江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创始院长,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贲圣林;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会长,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军;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秘书长韩康;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秘书长胡力荣出席论坛。论坛由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丁颖芳主持。

锚定科创与资本融合,助力上海双中心建设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会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军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资产管理行业是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上海资管协会成立3年来,始终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为核心任务。他提及,协会已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领先全国,承办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主办的资产管理与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座谈会,未来将紧抓AI技术机遇,推动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协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双中心添砖加瓦。

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站长居欣珏在主题报告中强调,未来产业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与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结合点,更是中美博弈的制高点。上海作为国际科创中心,需以“一业一方案”推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等六大领域发展,通过政策引领、生态培育、金融赋能,将未来产业打造成上海经济发展的核爆点,助力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张广旭则从科技AI与金融 AI 协同视角提出,AI时代下,产业技术与金融技术形态日益趋同,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在科技与金融场景中基础一致,未来需以“AI for Innovation”思维,推动创新范式升级,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圆桌研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破解科创投资关键难题

论坛核心环节的圆桌研讨,由浙江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金融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贲圣林主持,汇聚苏州、杭州、上海三地创业者与投资人,围绕 “资本市场与长三角一体化”展开深度对话,形成三大核心共识:上海双中心辐射:从“同心圆”到“脑网协同”。

研讨开篇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对长三角的辐射效应。苏州盛世泰科生物医药创始人余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提出以上海为创新源、周边城市为转化基地的协同路径:上海的高校与临床资源是创新活水,但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的中试环节,可由苏州等城市承接,同时通过上海的资本与医疗资源反哺产业,比如吸引上海投资、联合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

上海紫竹高新小苗创投董事长李彧则用“产业外溢+资本联动”印证协同实践“我们投资的企业中,超30%将研发留在上海,生产制造落地苏州、嘉兴等周边城市。通过与长三角多地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既解决募资问题,也帮助企业实现上海研发+周边产业化的布局。”

杭州浙新四维智能联合创始人谭雪提出更具突破性的 “脑网协同”概念:“新时代的长三角协同不应是单向辐射,而应像大脑与神经网——上海作为创新大脑提供核心技术,杭州、苏州作为神经网络承接应用落地并反哺需求,比如我们的多模态语音大模型技术,正与上海交大孵化企业合作,植入机器人大脑后,制造环节或将落地苏州。”

对标国际:长三角科创生态的优势与突破点

谈及长三角与硅谷、波士顿的差距,嘉宾们从文化、资本、人才三方面剖析破局方向。余强结合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经验指出:“波士顿的核心是高校——企业——资本的无缝衔接,上海有复旦、交大这样的高校基础,但需进一步打破科学家创业的壁垒,比如建立更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上海的科研人才既能在本地研发,也能到周边企业兼职,解决子女教育、医疗资源等后顾之忧。”

李彧则提到“包容失败”的生态氛围:“硅谷的成功离不开对创业失败的包容,而当前长三角创投市场仍存在追热点、怕失败的倾向。我们作为深耕10年的机构,更希望用耐心资本陪伴企业,比如投资硬科技项目时,允许3-5年的技术转化周期,而非追求短期回报。”

谭雪从创业者视角补充:“硅谷的创新文化体现在对小众赛道的尊重,而长三角部分领域仍存在内卷,一个赛道出现后,短期内会涌现几十家企业。我们通过场景创新破局,比如将语音大模型应用于体育赛事直播解说,开辟差异化市场,这或许是长三角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资本生态优化:破解“国资主导”与“区域限制”难题

针对当前长三角创投市场“国资出资占比高、区域限制多” 的现状,嘉宾们提出具体建议。苏州东吴创投总经理李星辰直言:目前新设基金中国资占比超 90%,虽能缓解募资难,但行政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冲突需平衡 —— 地方政府希望资金投本地企业,而优质项目可能分布在长三角各地,建议建立长三角创投协同机制,允许跨区域投资的基金享受多地政策支持。”

浙大友创私募基金董事长王孝锔则关注反投比例的松绑:“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可率先降低政府引导基金的反投要求,比如从投本地不低于70%降至50%,同时联合苏浙皖设立长三角协同基金,打破上海基金投上海、苏州基金投苏州的壁垒,实现资本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贲圣林总结时强调:“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打破行政边界,无论是上海的双中心建设,还是对标国际科创生态,最终都要回归产业——资本——人才的协同。比如可借鉴合肥政府+市场的投资模式,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赛道成立长三角级产业基金,让资本真正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本次圆桌研讨不仅勾勒出长三角科创协同的清晰路径,更凝聚了打破壁垒、协同共赢的共识。正如嘉宾们所言,长三角无需刻意复制硅谷,而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通过资本联动、人才流动、场景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长三角动能。

(责任编辑:张晓波 )

扫码加微信,了解最新动态

网站二维码
400-854542542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钱包 非商用版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