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4542542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最新imtoken官网下载-屠光绍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尤其是制度型开放

更新时间:2025-10-25点击次数:

10月23-25日,2025外滩年会“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召开。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会上表示,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来看,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经历了从1.0版、2.0版到3.0版的演进,国际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但总体而言,与国家建设金融强国、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要求相比,我们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国际化步伐。”屠光绍指出,当前,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这就要求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尤其是制度型开放。在金融高水平开放进程中,必须做好跨境金融。因此,提升国际化程度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而更高水平的开放又需要在跨境金融方面迈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步伐,这是一个内在的逻辑链条。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至关重要

谈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型开放,屠光绍认为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源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随着高水平开放的推进,我们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需求看:一是贸易在升级,结构在变化,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及数据流动拓展,整体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二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跨境金融、支付结算、跨境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在跨境金融领域采取更多实质性开放举措。

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实体经济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在屠光绍看来,关键在于以跨境金融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带动其他领域的开放。制度型开放包括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等内容,在金融领域,需要在跨境金融方面实现开放的升级,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多转向制度型开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型开放涉及很多具体方面,屠光绍认为有六个方向是特别重要的。一是从“边境”开放延伸到“边境后”开放,即从准入到准营。二是从业务开放扩展到标准开放。三是从传统要素开放转向包括绿色要素、数据要素等新要素的开放。四是金融市场的功能需从配置国际资金、资本,更多转向配置国际金融资产。目前我们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中,境外投资人占比虽有提升但仍然不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配置国际金融资产的能力。因此,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至关重要。五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已基本实现,但资本项目仍需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六是需要加强境内外监管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涉及到我们的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的开放。

屠光绍指出,开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实践检验。制度型开放具有基础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普遍适用、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稳定可预期。通过制度型开放,可以解决跨境金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很多业务如何从个案到广泛参与,光有“首发”是不够的,需要服务更多有需要的市场主体;二是从点状到面状,目前已经有一些跨境金融的试点,需要推动由点及面;三是跨境金融的产品从单一到丰富,目前跨境金融工具和产品相对单一,需要更加多样化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型开放提供基础支撑。

制度型开放将有力提升跨境金融的规模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若能在此方面取得进展,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今年4月人民银行专门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内容涉及规则、标准、管理等多个方面。”屠光绍称,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这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进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关键是要实现从“准入”到“准营”

外资金融机构的集聚度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国范围内,上海是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然而,如果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以及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比较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短板恰恰也体现在这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及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深度,仍有提升空间。”屠光绍指出,这也正是下一步制度型开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一,外资金融机构来到中国、上海,既看重当前业务,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潜力。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金融体系、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以及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领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外资来上海,着眼的是长远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共同将潜力发掘出来。

第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不仅是准入问题,还涉及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关键是要实现从“准入”到“准营”。目前,许多业务已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但仍有部分领域需要进一步放开。这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第三,外资金融机构选择上海,既看重业务机会,更看重综合营商环境。因为他们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需要长期经营。因此,综合营商环境对于外资在上海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制度建设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重大,按照高水平开放的要求,以落实好跨境金融便利化行动方案为抓手,制度型开放将在进一步推动规则体系从分散、碎片化转向系统化;规制标准从相对繁杂转向透明简要;监督管理从‘多头’更多转向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屠光绍总结称。

(责任编辑:李悦 )

扫码加微信,了解最新动态

网站二维码
400-854542542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钱包 非商用版本

SiteMap